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消保专栏

防范非法集资,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一)非法集资的定义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基本特征

  1.非法性: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的形式吸收资金。

  2.利诱性:许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

  3.社会性: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四个常见手法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搏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广泛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四是利用亲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有时采取类传销的手法,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不断扩大集资规模。

  ()典型非法集资活动“四部曲”

  第一步:画饼。非法集资人会编织一个或多个尽可能“高大上”的项目,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集资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不容错过、机不可失”的错觉,非法集资人一般会把“饼”画大,尽可能吸引参与人的眼球。

  第二步:造势。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人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故意把活动选在政府会议中心、礼堂进行,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极具欺骗性。

  第三步:吸金。想方设法套取你口袋里的钱。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第四步: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使集资参与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非法集资常见套路

  1.装点公司门面,营造实力假象。

  2.编造投资项目,打消群众疑虑。

  3.混淆投资概念,常人难以判断。

  4.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

  )防范非法集资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四看

  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有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

  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

  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以及资金的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

  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

  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

  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规避非法集资陷阱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

  一要理性,不要侥幸。

  二要稳健,不要冒险。

  三要警惕,不要盲目。

  三不要: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二是不要被小礼品所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是不要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